• 首页
  • hg7088皇冠介绍
  • 产品展示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hg7088皇冠 > 新闻动态 >

    南昌起义领导人排名确定后,周总理认为不妥,朱老总:把我放后面

    发布日期:2025-02-04 23:58    点击次数:92

    前言

    1957年,《解放军报》为庆祝南昌起义30周年,决定对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做一个详尽的介绍。在《解放军报》初步完稿的文章中,先后对周恩来、朱德、贺龙与叶挺进行了介绍。报社领导请周恩来、朱德、贺龙等领导人对该文章进行审阅。

    图一 南昌起义

    拿到文章,看到介绍的顺序之后,憨厚朴实的朱德率先发话,“请将介绍我的部分放在在叶挺同志后面。”待朱德说完,周总理起身说到,除了朱德同志所说的,我认为还应该加上一个人的名字。

    图二

    朱德与周总理的提议,立刻得到了在场人的认同。报社领导拿着周总理的批示,赶忙调整了人物介绍的顺序,并增添了对另一位领导人的介绍。

    那么,已经是十大元帅之首的朱德为什么要求把他的名字后移?周总理又加上了谁的名字呢?这一切,还要从南昌起义说起。

    南昌起义前后

    图三 周总理画像

    1927年,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蒋介石集团与代表帝国主义的汪精卫集团先后发动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他们以残忍狠绝地手段大肆屠杀共产党人。这使得在大革命时近6万人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锐减至1万人。

    中共中央方面,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决定发动武装起义。

    7月中下旬,为了能够顺利发动起义,周恩来当即派聂荣臻、贺昌、颜昌颐组成前敌军委,先赴九江进行联络,做好起义的准备工作,并强调“何时发难,要听从中央决定”。

    7月26日,周恩来从武汉赶到九江后立刻召集九江的同志开会,同时研究部署起义部队向南昌集结。7月27日,周恩来抵达南昌后,立即在江西大旅行社成立了中共前敌委员会,由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及澎湃组成,周恩来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

    图四 穿军装的周总理

    前敌委员会成员对当时的形势进行了分析,认为南昌起义的准备还不够充分,会议决定:将原定于7月28日举行的武装起义改为7月30日举行。

    然而,当一切准备工作都准备就绪之后,张国焘赶到南昌对起义行动浇了一盆凉水。张国焘带去了莫斯科方的建议,“如毫无胜利的机会,则可不举行南昌暴动”。张国焘也坚持认为,要争取张发奎才可以行动。但据李立三的调查,张发奎早已经投靠了汪精卫集团,建议放弃与他的合作。

    面对这一局面,周恩来顶住了国际上的施压,多次协调沟通,最终排除了阻拦,保证了南昌起义的顺利进行。在战斗开始后,周恩来亲自去了战况激烈的贡院,不顾个人安危,英勇地投入到了战斗中。

    图五

    也就是说,周恩来在南昌起义发起时已经是前委书记,其贡献毋庸置疑,他的排名自然要放在最前面。

    朱德:“我作用不大,请把我的名字放在叶挺后面”

    学界对南昌起义领导人排名进行考究时,认为将朱老总的名字放在第二位也是应当的。

    虽然朱老总在南昌起义的时候,还只是第9军副军长,带的教导团人数也不多,做的大多数是后勤辅助工作。但是,倘若没有朱老总的坚持,革命的火种将很难延续。

    南昌起义打响后,起义军南下,朱德、陈毅率领起义军2500余人转战福建、江西。途中遭到了国民党的猛烈反扑,南下的起义军遭到了重创。

    当部队转移到江西安远地区时,战士们的生存条件变得更加艰苦,补给也跟不上,一些战士思想混乱,甚至怀疑起革命的意义。

    图六 朱德

    倘若不能及时增加战士们对革命的信念感,这支队伍将很难稳定。在这种相对极端的情况下,朱德紧急召开军人大会,与陈毅一起为战士们开展了一系列政治思想工作。

    朱德的天心圩演说就是在此时发表的,他坚定地告诉大家:“哪怕只有十几、二十几个人,我们也要干下去,中国革命必定会胜利。”有效地提高了部队的精气神,坚定了大家革命的信念。

    天心圩演说之后,队伍虽然仅剩七八百人,但朱老总毅然对他们进行了“赣南三整”,使这支军队重新振作,为中国革命保留了火种。

    但在朱老总看来,在南昌起义战争中,贺龙是总指挥,叶挺率领的部队又英勇无畏。所以,朱老总便主动提出将他的排名放在叶挺之后。

    那么,在南昌起义中,贺龙与叶挺分别做了什么事呢?

    蒋介石集团与汪精卫集团一方面对中国共产党及革命群众进行迫害,一方面用各种手段拉拢贺龙。因为,贺龙当时虽然不是中共党员,但他政治立场十分明确,不愿同国民党反动派同流合污。面对老蒋承诺的巨大利益,他不为所动,甚至还扬言支持共产党将革命进行到底。

    图七 贺龙

    据悉,国民党给贺龙的好处中,还包括许诺让他当一省的主席。只不过,贺龙对国民党内部的腐败极其厌恶,在他心中,已经认定了要跟随共产党闹革命。

    所以,当他得知“在南昌举行暴动的计划”时,贺龙热烈地表示赞同。1927年7月28日,周恩来造访贺龙的指挥部,告知了他南昌起义的计划。贺龙毫不犹豫地说,“我完全相信中国共产党,听党的话,让我怎么干我就怎么干”。

    周恩来对贺龙同志坚定的态度十分敬佩,代表前委任命他做为起义军的总指挥。贺龙激动地接受了这份重托,表示坚决打响武装起义第一枪。

    图八 贺龙

    为了能作战顺利,30日下午,作战经验丰富的贺龙特意将20军指挥部团级以上军官召集起来开了动员大会。他知道,倘若一个队伍心不齐,迎接他们的就只能是失败。

    在动员大会上,贺龙表示国民党是反动政府,必须要将他们打倒。他说,“我准备带部队跟随共产党进行起义,如果愿意跟随我,那就听从共产党的指挥一起革命;如果不愿意跟随我,可以立即离开部队。”这番话说完,军官们静默了几秒后,他们纷纷表示要跟随贺龙闹革命。

    最终,整个第20军参与了南昌起义斗争,顺利完成了作战计划。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贺龙为南昌起义做的贡献,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下叶挺在为南昌起义的付出。

    图九 叶挺青年时期

    在南昌起义前,汪精卫和张发奎密谋拉拢叶挺脱离共产党。当时,叶挺独立团被称之为“铁军”,他率领的铁甲部队曾在北伐战争中立下过赫赫战功。汪精卫和张发奎计划:若拉拢叶挺失败,就削弱他的兵权。

    这个消息被第二方面军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同志知晓后,他秘密来到了叶挺同志的驻地,告知了叶挺这一消息。叶挺果断带着独立团沿着南浔铁路向南昌转移,参加起义,是南昌起义的主力之一。

    图十

    叶挺作为领导者之一,充分显示了他的领导才能。7月30日,他把营以上军官召集起来开会,传达了“必须以武装起义来回击反革命的进攻”的这一思想,要求大家英勇作战,彻底消灭南昌城内外的敌军。之后,又做了专门的战略战术方面的布置。

    图十一 叶挺

    作为一个优秀的军事指挥人才,叶挺在战斗前从不盲目。南昌起义正式打响之前,他率领连级以上的干部实地考察地形,以便在战斗中能够更加灵活机动地作战。

    起义爆发之后,叶挺率领部众歼灭了驻守新营房、贡院、天主堂以及匡庐中学的敌人。他英勇作战,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弹药,以及金银财宝,促使战斗取得了胜利。

    从贺龙与叶挺两人在南昌起义中的职权来看,他们也是有资格排在第二、第三领导人位置上的。

    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朱德总司令主动把排名后移的原因,再一起了解一下周总理提议添加的另一位领导人——刘伯承吧。

    图十二

    加入刘伯承的名字

    刘伯承1892年12月于四川省开县出生。1926年5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作战经验丰富,是一个十分出色的军事指挥家。1927年4月,武汉国民政府任命刘伯承为第15军军长,他是第一个被国民政府任命为军长的中共党员。

    图十三 刘伯承

    1927年7月11日,刘伯承到达武汉后,周恩来找到他并一起商讨了南昌起义的相关事宜。刘伯承表示,坚决听从党的指示,很快动身到南昌参与起义。

    由于他是国民党15军军长,倘若贸然离开武汉,势必会引起国民党高层的注意。为谨慎起见,刘伯承以生病为由将第15军军长的职务都交给了副军长黄慕颜代理,并将他生病的消息登报公示,以谢绝前去拜访他的人。

    随后,刘伯承秘密前往南昌,以周恩来军事助手的身份参与策划南昌起义。

    图十四

    刘伯承按照周总理的指示,找到了总指挥贺龙,与他一起商议拟定作战计划。由于贺龙是曾经与他并肩作战过的战友,两人的军事能力都十分优秀,所以合作起来尤其顺畅。

    他们先是详细分析了南昌城敌方兵力与我方兵力的差距,又认真研究了南昌城敌军兵力的部署情况,然后才开始谋划具体的作战计划,很快,两个人就商议出了一套计划。

    计划交给周恩来等人看后,大家一致认为计划十分完善,给予了认同。

    在南昌起义打响之后,起义部队快速组建并完善了各个领导机构。在拟定秘书厅下的军事参谋团事,周恩来立刻决定选用刘伯承任参谋长。当时,刘伯承谦虚不肯上任。还是周恩来主动说,“这个参谋长必须要你来当。”刘伯承这才欣然接受。

    图十五

    值得一提的是,刘伯承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军史上第一位参谋长。

    刘伯承在南昌起义中发挥的作用,周总理给予了充分地肯定:伯承在南昌起义是立了功的,在作战指挥方面他很有办法。虽然当时刘伯承在南昌起义打响前在共产党内部并没有具体的职位,但他功绩是不可磨灭的。这就是周总理提议在南昌起义领导人中加上刘伯承的原因。

    后记

    回望这五位领导人,他们都共同体现了一个品质:对中国共产党绝对忠诚,他们坚信革命必定会取得胜利。

    周总理在压力面前临危不乱,勇于坚持,保障了南昌起义的顺利进行;

    图十六

    贺龙在巨大的诱惑面前,政治理想十分坚定,始终相信党的领导,甘愿为了中国共产党去做任何事;

    叶挺审时度势,听从党的指挥,为南昌起义取得胜利保驾护航;

    朱德在革命最艰难地时候挺身而出,保护了革命火种,使革命得以延续;

    刘伯承关键时刻舍弃富贵荣华,听党的安排,果断参与斗争,为南昌起义出谋划策。

    正是由于他们的坚持,打响了武装斗争的第一枪,才给千千万万闹革命的人带去了希望。

    谨以此文铭记南昌起义的五位重要领导人!